多彩贵州网讯(本网记者 应腾)400多年前,虞山琴派创始人严澂创立“虞山琴派”,主持编写的《松弦馆琴谱》,被琴界奉为正宗,广为印行,这也是《四库全书》中收入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谱。 400多年后,虞山琴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晞来到贵州,以“漫谈”带观众拆解虞山派“清、微、淡、远”的审美密码。 
“黔地有乐·弦上诗书”虞山派古琴音乐赏析会 “清、微、淡、远,这四个字不是玄学,是古人把对山水的感悟、对人生的思考,都藏进了琴弦的虚实里。”8月9日,“黔地有乐·弦上诗书”虞山派古琴音乐赏析会在贵州省图书馆举行,现场200余名读者在两个半小时演奏中,感受“清微淡远”的文人琴心。 
现场200余位读者聆听赏析会 古琴,被历代视为“八音之首”,是现存历史最长久,从古至今流传从未断绝的乐器。《诗经》《礼记》《尚书》均有记载。在全国古琴派系中的虞山琴派,形成于明嘉靖、万历年间,发祥于江苏常熟,以严澂、徐上瀛为代表,被称作古琴界的“中流砥柱”——不追求花哨技巧,只守住“黜俗归雅”的风骨。 
虞山琴派传人朱晞 在两个半小时的赏析中,朱晞携弟子吴重彦、史云龙,联动贵州省古琴学会会长吴若杰、笛箫演奏家素雅带来《梧叶舞秋风》《流水》《梅花三弄》《平沙落雁》《渔樵问答》等8首经典琴曲,以琴音将高山峡谷间水花飞溅的壮阔、群雁振翅的灵动、孤雁盘旋的孤独,一一清晰呈现。演奏前,朱晞还对每首曲子的背景、赏析方式进行讲解,带听众更好地感受“弦上诗书”的意境之美。 
吴若杰与素雅合作《渔樵问答》 “老师,古琴的‘深远’和‘高远’到底有什么区别?”在互动环节中,面对观众的提问,朱晞坐回琴前,先弹一段清透的泛音,像山间晨雾般缥缈;接着转为低沉连绵的按音,余韵层层扩散,将“高远”和“深远”用琴音表达,让观众感叹:“原来琴音的高低不只是音调,更是情绪的‘立体感’,原来古人的‘诗和远方’,我们也能通过琴音听见!” 
一场穿越400年的“雅正之音”对话 “黔地有乐·弦上诗书”是贵州省图书馆今年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,以“名家讲解+现场演奏+互动问答”的形式,让读者从“被动接收”转为“沉浸体验”。接下来,省图还将推出更多元的公益性艺术普及活动,使图书馆不仅是“看书的地方”,更成为各年龄段读者触摸传统的“文化客厅”,构建“听-学-研”一体化体验,推动传统文化“活起来”“传下去”。 一审:张思渝 二审:郭邱磊 三审:张超
|